佛頂真骨及感應舍利
至高無上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千年後重现人間
有缘瞻仰 請端坐恭敬 得福無量
佛陀真身舍利
什麼是舍利子
舍利是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後留下的遗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2500年前釋迦牟尼涅盤,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體時從灰爐中得到了一塊頭顶骨、兩塊骨、四颗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狀真身舍利子。佛祖的這些遗留物被信眾视為聖物,爭相供奉。
舍利子印度語叫做馱都,也叫設利羅,譯成中文叫靈骨、身骨、遗身。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化後所留下的结晶體。不過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圆形、橢圆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颜色有白、黑、綠、红的,也有各種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鐵石一般。經上說,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贵。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們将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家,且興建寶塔,以讓百姓瞻仰、禮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國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大師、虛云大師、印光大師、太虚大師、章嘉大師等他們都留下相當數量的舍利。<舍利子>歷來被视為佛門珍寶。
一、佛舍利的由來
釋迦牟尼佛入涅槃時,於自心中出三昧真火,燒此無量功德積聚之身,七日乃盡,並留下八斛四斗,晶瑩光澤堅固不壞的舍利,欲令當來眾生皆得供養,種下得度因緣。時有八大國王,戀慕如來,即各自分取舍利,歸國供養。佛滅度後兩百餘年(公元前二五九年),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統一了北印度諸國,宣佈佛教為印度的國教。為進一步弘揚佛法,阿育王開啟八王收存佛陀舍利的寶塔,取出舍利,分別盛入八萬四千個寶函,分送至世界各地起塔供養。據《法苑珠林》記載,在中國的舍利塔共十九所,法門寺佛指舍利即其中之一。
二、舍利的意義及重要性
經云:「如來憐憫一切眾生,以本願故,碎此舍利令如芥子,為令佛法增廣流布。」《大般若涅槃經》亦云:「若見如來舍利,即是見佛。」佛舍利於世恆存,如同佛住世,能令眾生憶念如來萬德,於佛法深生信心,進而發願常隨佛學,漸至成就無上菩提。
三、 舍利的種類 依經典記載,舍利存在的形式可分為:
(一) 全身舍利:為圓寂後,肉身自然不壞。如六祖大師。
(二) 碎身舍利:又稱分身舍利,遺體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物。如釋迦牟尼佛之舍利,分為八國所供養。
(三) 法身舍利:指佛所遺留之教法、戒律。如同舍利,永住於世。
(四) 生身舍利:亦稱身骨舍利,即賢聖高僧的遺骨。此類舍利又分為三種:白色為骨舍利;紅色為血肉舍利;黑色為髮舍利。
四、舍利的特性
(一)晶瑩圓明、堅固不壞:舍利的型態各異,多如豆粒般大小,或圓或橢圓不一,亦有遺骨狀之佛牙舍利、佛指舍利等。其質地堅硬且細緻,皆有晶瑩圓明、堅固不壞的特性。
(二)自動增減:若供養者心念虔誠且精進修行,則舍利會自行增生,反之亦會減滅。
(三)隨緣示現不同色彩:舍利的顏色有青黃赤白黑,或五彩斑斕等多種,隨緣變化不定。前往瞻禮者因個人福德因緣不同,所見之大小、形狀、顏色亦有別。中國古籍中,對供養舍利之處現祥光瑞相之記載,亦時有所見。
陜西法門寺中的佛指舍利
佛陀顶輪真身舍利(印度 锡金 隆德寺)
佛陀真身舍利 吉林通化廣濟寺
佛陀再生舍利
佛陀真身血舍利(印度 锡金 隆德寺)
西安慶山寺佛舍利
2006年新加坡舍利展(佛陀口水舍利)
山西應縣木塔佛牙舍利
分享來自網路佛友圖文
備註:有師兄姐告訴我外面有在賣假的天降舍利 為了避免無謂的困擾 所以我把天降舍利的部份圖檔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