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QOtOc0c4CLJlwxtAs5CJuw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道教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1]。為媽祖察、聽世情的兩大駕前護衛神,分別為左手持方天畫戟,右手舉至額前做遠視狀的千里眼(又稱金精將軍),以及左手持月眉斧頭,右手舉至側耳作聽音狀的順風耳(又稱水精將軍)。

相傳媽祖俗名默娘姓林,出生於宋朝(或曰五代末年[2]福建省興化郡莆田縣湄洲島,一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小名默娘,因此又稱林默娘。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官府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並向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傳布,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期,是媽祖信仰向海外傳播的一個高峰。此外,隨著大量而不間斷的華人海外移民活動,媽祖信仰的傳播範圍更廣、更深,各地華埠(尤其是沿海地區)多可見媽祖廟的蹤影,譬如日本長崎橫濱的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玻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香港銅鑼灣天后廟。乃至於歐洲美洲也開始有了媽祖廟

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2009年10月,媽祖信俗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從南宋到清代,絕大多數史料公認天妃姓林,生於湄州嶼,自幼有異能。具體生日,雖只見於《東西洋考》,但早被全世界媽祖信徒奉為媽祖生辰,舉行慶典。

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中華文化海神的代表。[5]

媽祖信仰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由於漢人移民多自大陸渡海而來,除了帶來原鄉信仰及香火外,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媽祖成為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僅台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6]

拱天宮又稱白沙屯拱天宮白沙屯先民早年討海為生因艱苦與危險,便奉祀軟身天上聖母,位在苗栗縣通霄鎮白東里8號[1],爲祈求海上平安,清咸豐晚期先民開始集資籌建拱天宮,後在清同治二年完建,其廟座西朝東,歷經多次整修擴建,而完成今日為兩殿兩廂式宮廟建築,且在每年多已步行方式前往北港鎮進香是白沙屯一年一度的大事,許多外出工作或遷居外地的鄉親都會回來參與盛事,這個傳統已經超過一百七十年以上歷史[2]

「白沙屯媽祖進香」歷史悠久,因來回近400公里,是全臺灣最遠的徒步進香活動,且無固定行程、路線,全依照媽祖旨意進行,獲行政院文建會頒發證書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給苗栗縣通霄鎮拱天宮主任委員洪文華[3][4]

拱天宮建廟於清同治2年﹝1863﹞白沙屯組團到北港進香的據說早在尚未建廟之前就有了。

 MA0P_2Xrwxa_w1YOx1JY_Q  

uEfpGLLnjpnR8MidXo5ffw  

 一樓正殿供奉天上聖母

LydyS_9hjE2fpsWlBctbuA  

Pt_5I_n1gwFaeKwdb4cndA  

AKRjHXhIK38_1qnHDtZCvQ  

7ixwWopFvZGlT3ys0xLMrg  

ednxPDJKNRLzAuRhqkxX7w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untitl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無極靈修道場 的頭像
    台中無極靈修道場

    daomasih台中無極靈修道場的部落格

    台中無極靈修道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