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介紹的是太陽系的行星之一

320px-The_Earth_seen_from_Apollo_17  

著名的「藍色彈珠」照片,由阿波羅17太空船1972拍攝

 

地球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它也經常被稱作世界

 

地球是上百萬生物的家園,[1]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地球誕生於45.4億年前[2][3][4][5]生命誕生於十億年內。從那以後,地球的生物圈改變了大氣層和其他環境,使得需要氧氣的生物得以誕生,也使得臭氧層形成。臭氧層與地球的磁場一起阻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保護了陸地上的生物。[6]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質歷史和軌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續。地球預計將在15億年內繼續擁有生命,直到太陽不斷增加的亮度滅絕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幾個堅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塊,它們以地質年代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動。地球表面大約71%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島嶼。液態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須的,但並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7][8]地球的內部仍然非常活躍,有一層很厚的地幔,一個液態外核和一個固態鐵的核心

 

地球會與外太空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現在,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是自轉的366.26倍,這段時間被叫做一恆星年,等於365.26太陽日[9]地球的地軸傾斜23.4°(與軌道平面垂線傾斜 23.4°),[10]從而在星球表面產生了周期為1恆星年的季節變化。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誕生於45.3億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現象,穩定了地軸的傾角,並且減慢了地球的自轉。大約3841億年前,後期重轟炸期的小行星撞擊極大地改變了表面環境。

 

地球的礦物和生物等資源維持了全球的人口。地球上的人類分成了大約200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它們通過外交、旅遊、貿易和戰爭相互聯繫。人類文明曾有過很多對於這顆行星的觀點,包括神創造人類、天圓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地球生命演化歷程

 

 

現在,地球提供了目前已知唯一能夠維持生命進化的環境。  [24]通常認為,大約40億年前,高能的化學分子就能自我複製,過了5億年, 最後共同祖先誕生。 [25] 光合作用使得太陽的能量能夠被生物直接利用。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在大氣層聚集,從而在大氣層上層形成了臭氧層 (由臭氧 [O 3 ]組成)。相似的小細胞聚集形成更大更複雜的真核細胞 內共生學說 [26]真正由細胞組成的多細胞生物開始逐漸分化。由於臭氧層抵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生命布滿了地球表面。 [27] [27]

 

自從20世紀 60年代 ,人們認為在7.55.8億年前的新遠古代曾出現冰河期 ,冰雪覆蓋了大半個地球。這個假說被稱作「 雪球地球 」,這個假說的有趣之處在於,它正好出現在寒武紀大爆發 (多細胞生物種類開始迅速增多)之前。 [28] [28]

 

大約5.35億年的前寒武紀大爆發之後,一共發生了五次大滅絕 [29]最後一次大滅絕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 隕石的撞擊可能導致了恐龍和其他大型爬行動物的滅絕,但剩下的小型動物如哺乳動物則活了下來。在過去的6500萬年裡,哺乳動物開始多樣化,幾百萬年後,一種非洲的猿類動物獲得了直立行走的能力。  [30]這使它們能夠使用工具,也促進了它們的交流,最終使它們的大腦越來越發達。於是它們發展了農業,然後開始出現文明。人類以其他生物從來沒有過的速度稱霸地球。  [31]影響了自然和大量其他生物。

 

 4000萬年前, 冰河期開始,並在300萬年前的更新世增強,極地開始了周期性的凍結和融化。最後一次冰期結束於1萬年前。 [32] [32]

 

 

 

 地球由核心到地表的構成是有一定規律的。

  [ 編輯 ]結構

 

如同其他的類地行星 ,地球內部從外向內分別為地殼 、高度粘滯狀地幔 、以及一個外層為非粘滯液態內部為固態的地核 地核液體部份導電質的對流使得地球產生了微弱的地磁場

 

地球內部的金屬質不斷的通過火山大洋裂縫湧出地表(參見海底膨脹條目)。組成地殼大部分的岩石年齡都不超過1億(1×10 8 )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殼年齡大約有44億(4.4×10 9 )年歷史。 [33] [3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無極靈修道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