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九大入靜修 續前篇
〈 5 〉虛静
只有定静訓練好以後,才能由定静進入虛静。所謂虛静,重點指的是清虛狀態的一種入静。清虛指的是清除了雜念,清除了病因,清除了病症,清除了病態,身體内心輕鬆了,肉體健康了,這麼一種狀態。在修習禪定當中,要把私心雜念清除,要把疾病清除,要清除肉體内臃腫的、多餘的水分,多餘的脂肪,多餘的包塊。這一些對虛來講都是實的東西,要清除。虛静是针對實來講的,實的東西要排除,排除不了就轉化,那麼人就處於在一種内心比寧静更深層的恬静狀態。虛静要靠什麼訓練呢?靠平常謙虛、好學、博學來培養。一個人要自始至终把自己看得比别人小一些、低一些。有一個謙虛的狀態,在煉功當中就容易進入虛静。也就是說要排除疾病,需要有能量,能量來源於哪裡呢?來源於方方面面,包括你自身倉庫裡面有,外界大自然多得很,宇宙萬事萬物皆有能量,這要靠平常培養一種真正内心的謙虛,不是自私的謙虛,而是真實的謙虛,是一種符合情理的謙虛,而不是一種過份的謙虛。不是謙虛一會兒,不是對他謙虛,對你不謙虛,對我謙虛,對他不謙虛,那不行。要對所有人謙虛,在整個事情當中謙虛,那麼練功當中虛静就出现了。就是說,你就會始终主動禪修、無意成功。它會始终採纳能量,始终開發自己潜在倉庫裡面没有被開發的高能量物質。讓它轉化成能量作功,同時採集宇宙間本來就有很多的多餘的東西。
( 6 )空静
空静就是進入更深層次的一種狀態、一種意境,不僅是謙虛,它比謙虛更深,不僅是清除雜念,比清除雜念還要深,所有雜念、所有想法都没有。那你說這個人不是植物人了嘛?那不是,即或你有想法,包括你有一個很大的願望,好像也没有。這一點不知大家是否能理解。就是說好的念頭、壞的念頭,要注意你随時好像都没有。那你說理想大願怎麼辦呢?我只是讓你在大光明禪修時發大願,並不是要你二十四小時想大願。大願不是一直去想的,就是說好像宣誓一樣,宣誓以後,你就有那意思就行了,將來你就朝那個目標去就行了,不用每天不停地宣誓,那樣就干擾了。比謙虛更謙虛,也就是說你就是一個负壓了,外界呢當然不是负壓了,它什麼都會進來,好的、壞的,没關系,都會進到你的體内來。你說,壞的進來怎麼辦呢?不是說了空静嗎?進來暢通無阻,不好的,它就走掉了嘛。好的呐,它進來,你就跟它同步共振了嘛!你就接收了嘛!這是進一步自動採纳能量的方法。﹝這時就是開始有了神通﹞
空静靠什麼訓練呢?刚才說到,在生活當中對所有人、所有事不要太在意,不要看得那麼嚴重,不要把那件事情看得好像是非怎麼樣不可。不要讓人感覺到你在威脅别人,才能空静。空静要注意到很多事情不要太在意,不要把它看得太嚴重,你就不會有很多私人雜念,就不會有很多使别人不理解的地方,那麼很多事情它會自動解决。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强求,好的、壞的都是這樣,那就空静了。随時随地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念頭,對任何人否定空掉,空静就很容易做到。那怕你整個是非常正確的,你也敢于勇于否定自己。你說這是不是過份謙虛?不是的。就是說不要固執己見,它就容易空静。在平常生活中,絕不要固執,絕不要强求,絕不要把自己的任何见解、任何功勞和成績,任何基礎當作空間的一個障碍物,當作包袱,那就容易入静了,容易空静了。一個人一旦空静狀態造成,對生活绝對是充滿朝氣,充满信心的,绝不會厭世。空静是高度的謙虛、高度的客觀。宇宙在變化,原來的東西已经陳舊了,原來的學識理論它一定是要被後來的學識理論所補充,甚至所代替,甚至所否定。也就是說要不斷地前進,要不斷立功勞,不斷交朋友,不斷學新的東西,這樣才能空静。空静是把好的、壞的都要善于放在一邊,放在一邊並不是愚昧無知,並不是不求學問,是好象自己一無是處、一無所知一樣,那麼紧接着就是重新開始,任何時候都是重新開始,那就空静了。這是訓練空静的方法。
( 7 )真静
由空静才能到真静。真静即真正的入静,也就是古人稱之為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改頭换面,焕然一新,這是真正的入静。禪定一般講入静,應當是真正的入静。要在平常生活當中善于發明創造,善于注重任何一個微妙的现象,追根究底,發现新现象,發现新課题,發现新规律;要對你所涉足到的方方面面的、微觀上的、宏觀上的所有秋毫之事,都要善于觀察得清清楚楚,善于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還有知其所以然而然。要有一個科學家的探索精神,科學地追索精神。有一定的執着,但不是我們常人所說的執着,是一種科學頭腦下面的不斷前進,不斷創造新的事物的一種精神。在平常生活當中要注意這方面的培養,對每一件事情你要善於不斷創新才行,不要吃老本,那麼才能够真静,這是真正入静的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