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靜坐如何入門?
在梵語中有七個名詞皆被漢譯為「定」,他們之間有細微的不同,但傳統漢傳佛教世界較不重視。這七個名詞分別為(1)三摩地(samadhia)、(2)三摩鉢底(Samapati)、(3)三摩呬多(Sanmanita)(4)馱那演那(Dhyāna,又譯為禪那)(5)奢摩他〈Samatha〉、(6)現法安樂〈Dadharma-sukhavihra〉、(7)質多醫迦阿羯羅多〈Citta-eka-agrat〉等。佛教認為,只要心不散亂,都可以稱為三昧。在一切三昧境界中,佛教特別重視智慧與定力同等重要的色界四禪,又稱禪那。
《圓覺經》特別講到以上的三種靜坐入門法,分別是:
第一種叫做[奢摩他],由寂靜入手,先取至靜。
第二種[三摩鉢提]從幻相永離入手,著重於憶想。
第三種是[禪那],為寂滅修法,著重於數門(呼吸)
奢摩他(samatha,又譯為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意思是止、寂靜、能滅等。止息一切雜念、止息諸根惡不善法,所以能夠熄滅一切散亂煩惱。也就是禪定、定禪、止禪、寂止禪、止、定或是等持,是以專注的力量,安定身心,以求進入三昧的修行方法。[奢摩他]是修行[禪那]的兩種方法之一,與[內觀禪]合稱為[止觀][奢摩他]的意思是止、寂靜、能滅等。止息一切雜念、止息諸根惡不善法,所以能夠熄滅一切散亂煩惱,達到身與心的輕安。[奢摩它]能達到身與心的輕安。它的功能則是將心與心所聚集在一起,止息雜念,以進入定境,發起智慧。
三摩鉢底(samāpatti),意譯等至、正受、正定現前。指由遠離惛沈、掉舉等,而使身心達於平等安和之境。即身心安和之狀態,為三摩地之進境。而三摩鉢提特別注重[幻相永離]入手,著重於憶想而禪定。譬如說不能斷女色者,觀想四大如幻,終為百骨,再美的女子也是一具粉骷髏,常觀常想,就能破除美色關,而達到深層的禪定。
禪那(jhāna),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它有兩個意義,它可以是一種三昧的境界,專指色界以上的四禪境界(一禪、二禪、三禪、四禪)。禪那分成二種,寂止禪(奢摩他)與內觀禪(毗婆舍那),合稱[止觀]法門。因此,禪那是透過為「思維修」或「靜慮」進入四禪境界的方法。所謂的「靜慮」的禪定法,是將心固守在一個特別的對象上,對它進行觀察與思索,因此進入四禪,進而得到解脫的智慧。
以上奢摩他(由寂靜入手,先取至靜)、三摩鉢提(從幻相永離入手,著重於憶想)、禪那(為寂滅修法,著重於數門呼吸)。可以歸入「止觀」法門。什麼是「止觀」?止觀是天台宗特別重視法門。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觀是觀察一切真理。止屬於定,觀屬於慧,止觀就是指定慧雙修。止息一切外境與妄念,而專註於特定對象,並生起正智慧以觀一對象。又作寂照、明靜。止如明鏡止水,觀如明鏡中水影現萬象,止與觀,實一體而不二。故稱「止觀不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無極靈修道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4) 人氣()